无双群侠传 第九百三十五章 神游陆

作者:朔望月78 分类:武侠仙侠 更新时间:2023-09-14 01:35:52

按理说,金兵调集的粮草,应以麦粟为主,为何其中出现这么多的大米?如今长江之北,除却牢牢控制在宋军手中的粮仓,储存的粮食早该被运走。运不走的,也已一烧了之。

沈放粗略估算,此番运粮,大约在五万斤上下。

此处大营,化为五片,一片两小营,一小营五百人,此间至少也有五千人。

军中伙食,自然还有蔬菜肉类,但来路却不与主粮一起。而且眼下仗已打了一年,军中的给养也是越来越差。士卒全靠粟米饱腹,又要打仗,消耗巨大,一日饭量小的也能吃两斤。这五万斤粮,也就抵的五六日。

半个多时辰,收拾已毕。押运的金兵叫民夫拉起骡马空车回转。路上又在路上捡到一个倒霉蛋,还是个瘸子,一样被抓进了队伍之中。车队回转,走到天黑,又行了七八里,到了一处镇子。镇上左右,都有重兵把守。巡逻的士卒,随处可见,比军营之中还要戒备森严。

镇名杨家镇,镇上人早已跑光。但这镇上有一处粮仓,规模更是不小,足足八间大屋。每间都在七丈余长,四丈余宽,高也有丈余。

自古原来,储粮便是天下一等大事。不管是民间粮仓,官府粮仓,军之粮仓,皆是重中之重。

隋唐与宋之早期,储粮仍然多是地下和半地下的仓窖储粮。但南宋之后,因南方更为潮湿,多以地上的仓屋为主。《天圣令·仓库令》乃是唐宋粮仓管理的集大成者,对粮仓和存粮,皆有明确规定。

地下半地下的仓窖,首要防潮。“诸窖底皆铺稾,厚五尺。次铺大稕,两重,又周回着稕。凡用大稕,皆以小稕揜缝。着稕讫,并加苫覆,然后贮粟。”“诸仓窖,皆于城内高燥处置之”。若地下湿,不可为窖者,造屋贮之”。

隋朝时,初对粮仓规模定下标准,为“窖容八千石”,隋朝一石为一百零九公斤,一个标准粮仓,能储粮八十七万斤。但其实粮仓不会放满,一个粮仓,正常存量,也就五十万斤上下。

寻常一立方可存粮一千五百斤,这八间大屋,若都装满,至少也有四百万斤粮食。可供十万大军,二十日之需。

八间大屋更是重兵把守,外围高筑围墙。墙内还有些屋舍。沈放等人都被赶到一处院中。天色已黑,不多时真有人送来晚饭。大桶的粟米粥,还有大饼咸菜。

沈放怕惹人耳目,也不敢打听什么。归元剑杵在身前,更是蹲也蹲不下来。草草吃了几口饭,正想找个地方窝着歇息,待人都睡下,自己在起来打探一番。

谁知大半人还没吃饱,就有一队金兵进来,喝令道:“起来,起来,都起来,卸车了。”

沈放跟着到了院外,就见大院门口,牛车马车骡车驴车,正络绎不绝而来。大院容不得这许多车辆,全部停在门口。车上密密麻麻,垒的又是一麻袋一麻袋的粮食。

一众民夫被赶上前卸车,将麻袋扛进大屋,一层一层摞起。

沈放留意看了,这番运来的,又都是大米。

→如无内容,点击此处加载内容←
如若多次刷新还无法显示内容,请点反馈按钮报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