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破晓 第713章 世界博弈(七)

作者:绯红之月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3-11-22 00:40:40

1940年11月大选计票当天,罗斯福静静地坐在轮椅里,他只觉得一会儿心中发虚,对自己第三个任期内必然爆发的战争感到担忧,一会儿又觉得情绪激动,坚信自己能够带领美国走出北美,走向世界。

很快,罗斯福明白过来,自己情绪的变化源自心跳速度的变化。但罗斯福控制不住心情,因为罗斯福看到并不遥远的未来,可怕的乌云正来聚集,在乌云背后,飓风每一天都在增强。

美国民众却看不到这样的未来,他们所看到的是西欧战役结束后,德国并没有继续发动大规模陆地战争。中国的航母编队完成撤侨任务,回到了中国。世界各国随着法国的投降而安定下来。

大多数美国民众都认为,“美国决不能参与到欧洲人的肮脏战争中”。比较有点历史知识的美国人将到现在为止的战争视为“第二次普法战争”,而不是第二次世界大战。

罗斯福并不这么看,他的内阁每一周都会汇报美国现在的军事装备生产进度。美国到现在已经拥有了7艘航母,14艘战列舰。空军从原本的3万人扩编到30万,有2.4万架飞机,3万名飞行员。在太平洋对面的东亚经济共同体则有了6艘航母,9艘战列舰。而美国与东亚联盟的船台上都在建造着新的航母与战列舰。

即便罗斯福没有当选,只要美国完成了军事装备建造,美国也会在某一个时刻参战。因为引发这场战争的危机根源并没有被消除,世界经济正被战争而割裂成了几个版块。即便战争结束了,各个国家都想在新的世界贸易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各国只能开战。

罗斯福很想让美国人民理解到这点,如果美国人民理解了,罗斯福就能轻松拥有发动战争的权力。这样,美国就可以在最有利美国的时间点发动战争。但这得罗斯福先连任成功才行。

在太平洋对岸,何锐也让秘书得到美国大选结果后立刻告诉自己。历史已经变了,中国的工业化让整个世界格局出现了巨大变化。即便没有希特勒,中国也会发动战争。在当下局面中,罗斯福就成了一个有趣的变量。何锐觉得,如果没有罗斯福,中国会更快击败美国。罗斯福的战略眼光相当厉害,他能够看明白世界的格局。而且罗斯福有着巨大的决心,他并不会畏惧战争。何锐相信,当局势开始全面有利于中国的时候,罗斯福将毫不迟疑的宣战。如果将罗斯福比作曹操,其他美国政客大概相当于袁绍的水平,遇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

这又是一个不眠之夜,何锐正在处理着承认“自由法国运动”的文件。戴高乐为首的战斗派法军已经抵达印度支那,他们的数量大概有7000人。与自由法**队一起到印度支那的法国人还有7万多人,其中大部分法国**以及他们的家属。

中国政府不承认贝当政府,曾经的中国驻法大使馆已经撤回国内。戴高乐这些人没能拿到中国签证,就只能到印度支那。除了这些人之外,还有大约20万得到了中国签证的法国人进入中国境内。

当这些人抵达中国后,经过仔细盘查,从中抓出了2万多名持假证件进入中国的犹太人。这些假证件并非是假护照,而是各种假学历证件以及各种推荐信。

这些犹太人知道中国接收有专业能力的法国人,他们也很清楚,如果留在法国,会遭到纳粹势力的迫害。为了获得前往中国的资格,这些犹太人发挥了造假能力,靠假学历证书和假推荐信获得了前往中国的资格。按照中国之前的安排,这些犹太人被安排去了西贡地区的犹太人居住区。

何锐处理的都是这些大事,印度支那地区独立的流程设计书也被送到了何锐面前。令何锐比较感兴趣的不是这些,而是李润石提交的每月印度支那地区与中国的贸易额度。

中国接管印度支那地区后,立刻展开了基层工作。尤其是开始土改的准备工作。土改最大的作用就是通过资产重组解决就业问题,在中国、日本、朝鲜、阿萨姆、上缅甸都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流民遍地一定会导致国家治理的崩溃。导致流民遍地的原因往往都是人民失去了生产资料后失业了。不管是工业社会还是农业社会,一旦出现大规模的失业,社会矛盾立刻空前激化。战争就会爆发。

虽然存在出现超大规模自然灾害引发的大规模生产中断而导致的失业,但是在中国的历史上,还真的没出现单纯因为大规模自然灾害而导致的亡国问题。相反,中国历朝历代基本都搞过大规模平分土地的政策,其目的就是要提供就业机会。

李润石提供的交易数据令何锐很满意,由于李润石领导的管理部门用正常价格购买印度支那地区的商品,而且从中国购买了大量的商品以正常价格销售,印度支那地区3600多万人,即便每个成年人只买一件衣服,一家人买两件铁制农具,积少成多,也是不小的市场。

这些数据已经根据中国的经济模式进行过分析,分析报告令何锐相当满意。在中国北方,即便有土地也不能保证人民不被饿死,处于一年3熟地区的印度支那地区人民只要有自己的土地就能活下来。只要不存在帝国主义以及本地区的食利阶层的剥削,处于农业时代的印度支那地区人民消费力在同为农业地区中甚至处于中上水平。

而且印度支那地区还适合种植热带作物,中国临时管理部门接收了法国在印度支那的种植园,这些种植园内出产甘蔗、棕榈油、橡胶、剑麻等热带产物。根据中国在上缅甸的经验,只要制度合理,在种植园工作的当地劳动者很快就能摆脱贫困。通宵看完了资料,何锐上午参加了两个会。中午时分,何锐甚至不想吃饭,只希望能够立刻睡下,直到自己被饥肠辘辘的饿醒为止。

正往浴室走,秘书接起了电话,没多久,秘书赶上来答道:“主席,罗斯福继任了。”

→如无内容,点击此处加载内容←
如若多次刷新还无法显示内容,请点反馈按钮报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