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破晓 第393章 血宝石(十三)

作者:绯红之月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3-03-16 22:33:08

文明破晓第393章 血宝石十三

既然秘书进来通知,那就是到了必须出发的时间。便是如此,何锐也还是写下了四条内容。对于知识分子们来说,写下点东西作为结尾,反倒符合他们的调调。

众人看到何锐写完后从后台退场,并没有感觉何锐这么做有什么不妥。不少人甚至没怎么注意何锐离开。注意力全都放在那四条内容之上。

第一条写道,民国政府要求英国接受民国政府的观点,民国政府并不承认英国靠战争夺取的利益,但是民国政府承认外国正常商业投资的利益。

第二条,英国与中国都没有在对方本土上击败对手,其胜负取决于此战对英国控制英属印度殖民地的能力影响。对中国来说,无需将英国赶出英属印度,只要让英属印度不再为英国赚钱,英属印度就会成为英国沉重的财政包袱。

第三条,英属印度一直作为英国重要的现金来源,是大英帝国的基石。失去了英属印度的盈利,不列颠依旧是欧洲强国,但是大英帝国在世界上就不算什么。而确定当下凡尔赛秩序的是大英帝国,而不是不列颠。英国如果想保住凡尔赛体系,就必须与中国和谈,建交。

第四条,中国需要融入世界体系,所以中国的战争目的是以平等的地位与凡尔赛体系对接,而不是推翻凡尔赛体系。所以战争并不会导致巨大的冲击,反倒会因为战争结束而快速进入全新的和平阶段。

对于知识分子们来说,这些文字本身并不难理解。其中的遣词造句虽然是完全的白话文,却也能望文生义,其大意并不难理解。

然而这样的描述背后的内容,却让非常多的人无法真正理解。大家看了好一阵,竟然无人出言评价。打破沉默的乃是这次会面的主持者黄炎培,“辜兄,不知你有何高见?”

辜鸿铭已经盯着这几条看了许久,听黄炎培出言询问,倒是爽快的答道:“何老弟所写的确是庙算,然而此庙算之精微高远,老夫看不透彻,并不知道该如何评价。还请诸位能指点一二。”

本书.首发:塔读*小@说app&——免到了会场,刚好赶上时间。工业部长庄嘉雄亲自前来汇报,可见工业部对此事也颇为重视。没有客套,庄嘉雄直入主题,“自行车企业已经完成了布局。现在已经确定了12个物流方便的节点地区,设立生产厂……”

何锐要求各个行业的龙头企业组织生产模式并不别出心裁,从21世纪的视角看,甚至是非常传统的做法。

龙头企业的核心包括研发中心,物流调配中心,市场分析部门。研发中心,现阶段是全国范围内设置一个。物流调配中心则是根据市场分析中心得出的分析数据来安排物流。

从道理上来讲,这都是很简单的逻辑关系。如果一个地区的人口3000万,有600万个家庭。在这个地区的自行车市场容量上限大概也就是3000万辆。

市场分析部门的工作就是各种统计,每年卖出多少,现在民间的存量多少,各个年份卖出的自行车大概保有数量。虽然这些分析并不能精准到一点不错,但是大概数量不会错。总不至于搞出认为该地区会无限制需求自行车的蠢念头。

庄嘉雄对此是完全吃透了,“第一阶段在各省的分厂都已经先建立起了市场分析部门,从各省获得了市场数据,并且制定了相关的生产计划。根据生产计划对上下游提出了各种合作请求。不过现阶段有一个问题,总装厂是否还要设在东北。”

此言一出,与会的不少干部神色中都有了变化。根据已经发生的事情,不少干部确定了产业布局是很必然会执行的政策。以前刚获得整个东北的时候,不少干部在当时的确提出了‘四平大搬家’的建议。结果何锐给否定了,并且提出‘产业集成配套需要时间培养’的看法。

转眼过去了8年,四平的产业集成的确有了很大的进展,成了样板教科书。然后何锐一声令下,‘四平大搬家’开始了。几乎是转眼间,四平已经被搬空,回到了四平该有的农业地区的本来面目。以沈阳、哈尔滨、吉林为中心的城市迅速成为了新的产业集群中心。

庄嘉雄早就不是以往的‘东北工业厅厅长’,而是民国的工业部部长。自行车产业的中心是否放在东北,关乎到中国产业布局的大问题。东北现在冠绝中国,但是从地理上却是中国一隅。如果从覆盖整个中国的视角,现在的四平就是未来的东北,会回到它应有的地位。

何锐没有立刻回答,他本想做出决定,让自行车研发中心暂时留在东北。不过从整体效率上看,研发中心对于本地人的需求并不大。就如美国硅谷,包括世界上各个工业中心,本地人可以因为工业中心城市的出现而有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但是挑大梁的往往都是外地人。

最后何锐只是答道:“这就由工业部来负责制定。”

听何锐给了安排,工业部的众人颇为欣喜。大家并不反对接受何锐的领导与安排,但是本部门能够做决定的话,自然是更好。而其他部门的同志们看到这局面,心中也各有想法。

赵天麟与其他同志一样,都没吭声。不过心中倒是颇为支持何锐的决定。以前东北虽然不大,但是集结了远超过东北本地能培育出来的人才。大家勠力齐心,组成了以何锐为中心的东北政府。才有今日的成功。

与整个中国相比较,东北人口不过十二分之一。自然环境,经济形态大不相同。此时更需要的是在各地建成符合本地特色的经济。再如之前那般完全由中央控制,从现实角度来说并不合适。就如赵天麟自己,也在尝试将科教文卫全部分出去。并没有把所有部门权力都抓在赵天麟手里的打算。

从教育家的角度看当下,赵天麟认为何锐执行的‘修生养息’政策完全符合规律。即便是与英国开战,其目的也是寻求有利于和平的环境。与穷兵黩武毫无关系。现在让各个部门承担起责任,定然会出现很多问题。这是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阶段。部委们都是在建设东北政府中经验丰富的同志,即便各省遇到问题也不至于解决不了。

只有亲自经历了种种,才能确定各省的干部中谁有实力承担起更重要的工作。一味的以中央命令的方式管理国家,对国家并不有利。赵天麟并非对何锐有什么意见,正因为赵天麟相信何锐的能力,而且何锐今年才35岁,未来有最少20年时间来领导中国。所以赵天麟作为教育家,对于中国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给中国二十年,中国定然能够成长出接受过先进教育的年青一代。那时候的中国,定然是世界最强的国家。

何锐其实知道赵天麟的看法,也很欣赏作为教育家的赵天麟。不过这些事情没必要提,何锐看到工业部搞明白了现代企业的布局,其他同志也没有明确的意见,自然将此事定下。

然后何锐开始下一个问题的讨论,“当下的钢铁产能安排如何?”

工业部长庄嘉雄当即拿出了报告,“现在所有部门的需求都已经规整起来,今年的钢铁产量在400万吨,国内需求390万吨,俄国……苏联需求18万吨。其中的8万吨需求,可以随时通过加班的方式补齐。”

何锐比较满意这个回答。这就对了!在现代经济学中,任何生产都要有订单,或者是某种非常明确的预期。

当然了,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这不会被称为‘计划’。毕竟在割社会主义尾巴的21世纪,搞新‘计划经济’会被认为是异端邪说。

不过在何锐看来,资本主义制度这套掩耳盗铃的把戏才是可笑的。这些国家没有能力完成社会化大生产,纷纷走上了金融主义,搞起了债务驱动,才是走上了邪路。

“我们收集到的情报,现在世界各国粗钢产量如何?”何锐问道。

这次轮到商贸部的副部长回答。因为商贸部的部长莫里循去法国访问了。

1900年,世界粗钢产量突破2000万吨,达到2830万吨,比1895年增长了67.5%,年均增长13.5%。

1901年,世界粗钢产量突破3000万吨后,在美国钢铁产量突飞猛进的带动下,4年后即突破了4000万吨。从4000万吨到5000万吨,只用了1年的时间。

1910年,世界粗钢产量突破6000万吨,用了4年的时间。2年后又突破了7000万吨大关。在一次大战的刺激下,1917年,世界粗钢产量突破了8000万吨,达到了一战期间及以前的历史高峰。

塔读@

→如无内容,点击此处加载内容←
如若多次刷新还无法显示内容,请点反馈按钮报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