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帝国 正文 第十五章 龙升之地

作者:琅玡太守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3-04 14:20:00

最新网址:www.yiruan.info 回头再看看我们的张教授。

房子建好了,吃住衣着的问题都解决了,张教授成了一个闲人,每天吃饱了没事就四处转悠。这老头子,虽然己六十岁了,但体力还好,经常爬山走路的缘故,身体硬朗得很,比年轻人不遑多让。

他就干起了他的老本行,地理考察。

每天一大早,张老头就背上头一天准备的干粮,水,拿着一根磨得发亮的拐杖就出发了。

他心里想的任务很多,头一件事就是测绘一下这个海岛,画出一个准确的海岛图甚至整个群岛的地图,当然,因为没有船,他现在只能暂时呆在本身的这个岛,至于其它的大岛,那就只能靠目测了;第二是弄清楚这里的动植物的分布,种类,习性等,光是这两样,都够张教授忙的,至少很长一段时间内他是没空的了,也好,反正是他兴趣所在,他也每天屁颠屁颠地跑出去,乐所不疲。

有时候跑得远了,干脆不回来过夜,一开始大家都很担心,甚至半夜去寻找,后来次数多了,看到也没有多少危险,所以就任由他了。

为了安全起见,郑东交给张教授一个信号弹,这是救生艇中为数不多的几个,他们一直当作是宝贝一样珍藏着。 万一遇到危险了,拉响信号弹求救,这个岛虽然不小,只要位置不是很偏,应该还能看到吧。

郑东还交给张教授一个任务,就是寻找有用的矿产资源,比如铁,铜,硝石,硫磺等。

张教授的包里还有干树叶制成的纸,炭笔等,便于他随时记录。

这个树叶纸用了一段时间后,被草纸取代了。

为何有草纸?这个有一个小插曲。

有一天,吃饭的时候郑东看到李倩瑶没来,问同住的林晓,她怎么了?她说李倩瑶肚子疼。

肚子疼,这可是可大可小的事,连忙赶去探望。只见李捂着肚子,样子很痛苦。

他赶忙问她怎么了?

李倩瑶同学哼哼几句没答话。

他突然看到李倩瑶大腿根部流出的血迹,顿时明白怎么回事了,红着脸退了出来。

林晓当然知道怎么回事,白了他一眼,就你急。

后来跟林晓聊到,这里条件不好,女人来这个的时候,很麻烦,要是有纸就好了。

纸,对啊,怎么没想到呢,他似乎习惯了吃完饭用手抹下嘴就完事了,忘了用纸这回事。现在想起来,生活中好像纸的用处多着呢,有了纸,除了日常使用,可以写字,糊窗,做灯笼,包裹东西等等,在现代社会,纸已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份。

怎么办,造纸呗。

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对人类文化的传播起了很大的作用。汉代的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从小大家都听了无数次了,造法和工艺也不是什么秘密。我们小时候在乡下看到的那种草纸,原材料很容易找到,麻,桑树,藤皮,草,树皮,竹子,都可以做。

造纸的核心工艺分为以下四个:

第一是原料的分离,就是用沤浸或蒸煮的方法让原料在碱液中脱胶,并分散成纤维状;

第二是打浆,就是用切割和捶捣的方法切断纤维,并使纤维帚化,而成为纸浆;

第三是抄造,即把纸浆渗水制成浆液,然后用捞纸器(篾席)捞浆,使纸浆在捞纸器上交织成薄片状的湿纸;

第四是干燥,即把湿纸晒干或晾干,揭下就成为纸张。

在后世的造纸术中,虽然工艺不断完善和成熟,但这四个步骤基本上没有变化,即使在发达的21世纪,在湿法造纸生产中,其生产工艺与古代造纸法仍没有根本区别。

再说回郑东他们,在宣布要造纸后,立马受到大家特别是三位女生的热烈支持,立即行动起来。

他们的方法很简单,也很原始,也就是蒸煮,去粗,舂捣等变成纸浆,再用细竹丝做成的竹帘,捞出后晒干就可以揭下来了。

人多力量大,在他们的努力下,经过多方面的尝试,改进,终于把纸生产出来了。

虽然他们的纸颜色泛黄,也很粗糙,但终归是个一个巨大的进步,日常生活方便多了,而几位女士,也再不用为那方面发愁啦。

郑东在群众的威信就更高了,林晓的眼神也愈发迷离,而李倩瑶,虽然嘴上没说什么,但明显郑东出现在她梦乡的次数也越来越多起来,哎,怎么办呢?

……

再说回张教授,每天在岛上转悠,绘海岛图。别看他平时是个老顽童,但做起事来却是一丝不苟,利用他丰富的知识和测绘技术,海岛图也渐渐成型。

测绘是个技术活,不是美术,照着画就行了,它必须要精确,按一定的比例,画出地形地貌,还有山峰和山谷海拔的高度。

真是难为他了,没有好的工具,就靠一双眼睛和几根木棍,连自制的尺子也不是很精准,用他的双脚和装满了各种公式的大脑,愣是把海岛图给画出来,教授威武!

闲暇之余,经常会找张教授聊天,顺便了解一下岛屿的情况。

有一天,他看到教授桌子上那幅未完成的海岛测绘图,只见图上方圆几百公里,七座大岛赫然突出,周边无数的小岛,像一群跟班的小弟,拥在大岛的周围。

郑东左看右看,怎么觉得这个图有点怪怪的,七个岛屿,连起来看就像一把勺子,这不就是天上的北斗七星吗?

而们现在所在的岛,最大,也是唯一的一个存在活火山的岛,在地图上就是居首要位置。

他把这些跟张教授说了,老头也是比较惊讶:“还真是没注意到呢,上次你把我们六个人的名字,把各个大岛命名了,你看,我们六个人,不会都是北斗七星下凡吧,嘿嘿。”张老头又顽皮了。

“下不下凡我不知道,但这里肯定是个龙兴之地,说不定我们这几条天上下凡的龙,下一步回到中土,搞一番事业出来了。”郑东笑呵呵地说。

说到中土,张教授默然了,是啊,什么时候才能回去啊,那里的人民正受着煎熬呢,希望有生之年能帮他们一把吧。

……

日子照样平静地过着,有一天,张教授背回来一堆石头,兴冲冲地把大家召了过来。

只见张教授带回的石头通体发红,拿起来掂了掂,有点沉,贼重的,郑东打趣地道:“张教授,这不会是你去东海龙宫偷回来的宝贝吧?”

“你猜,你猜猜猜,保证你猜不到,这可是比龙王的宝贝还要值钱。”

“什么东西那么值钱,难道里面是钻石?”薛大伟紧张地问道。

“要是钻石就发达了,在哪捡的?我们拿多点回去,下半辈子就坐着数钱就行了。”

“去,哪有那么便宜的好事,这要是钻石,我把它给吃了。”

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着。张教授却故意给大家打哑迷,端着水杯笑咪咪地看着大家,看样子还真是捡到宝贝。

等大家议论得差不多了,张教授才说,这个是铁块,而且是天然的,没经过提炼的,你看上面的红色就是铁锈。

铁块,这里竟然有铁,那意思是这个海岛的某处有铁矿了。

听到这个是铁疙瘩,三个女人表示没兴趣,铁块有什么好玩的,这东西又不能吃,去,老娘们种菜去,一哄而散。

但郑东不一样啊,他面色凝重,陷入思考。发现天然的铁块,意示了什么呢?

两个字,“炼铁”。

有了铁,他们就能做很多事,可以做钉子,把屋顶换成青瓦的;有了铁,可以做木工工具,可以做许多家具,要多精美有多精美的家具;有了铁,他们可以造铁锅,造菜刀,镰刀,锄头,造家用器皿,农具,解决了许多麻烦;有了铁,他们可以造刀剑,要是遇到土著入侵也有好的防卫工具。

最后,还有一个最重要的,有了铁,他们可以造大船,那种可以漂过大洋的船,而不是独木舟或竹排,可以回到中原去。

铁太重要了,这现在,这个机会就出现在面前。

郑东急切地问张教授,这里哪里捡的,他想原地去查看一下。

当得知是靠近火山岛的海边捡的时候,他撇下张教授,撒脚就跑了过去,一眨眼就跑得没影了,连鞋子都没顾得上穿。

张教授摇了摇头,急什么,好像有人跟你抢似的,莞尔一笑,也慢慢跟了过去。

郑东跑到海滩上,只见海风徐徐,一片蓝天白云,沙滩上一片平静。别说铁块了,连个红色的东西都没有。

他像无头苍蝇一样四处乱转,也没有什么发现。好一会儿,张教授才慢慢地走过来。

“不好意思,是我心急了。”郑东诚恳地说道。

“没事,这是在那个山崖下发现的。”张教授指着海岸边的崖坡说道。

两人在沙滩上,深一脚浅一脚地走了过去,后面延伸的是四行足印。

临近了,只见到处是乱石堆,有大有小,被海浪席卷着,冒起一片白花花的泡沫。

“这就是铁矿石吗?”郑东看着眼前的乱石,疑惑地看着张教授。在

“这是火山岩,就是火山喷出的岩浆冷却后形成的,可能这里的火山刚好在铁矿附近,火山喷发,把它给带出来了。”

张教授捡起两块小的石头,对着敲了敲,铿铿直响。

“你看,这声音像不像铁质的声音。”

郑东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张教授继续说:“这里的火山,相当于炼铁的高炉,在喷发之前,就把这些铁炼了一遍,去掉了大部份的杂质,我们只要回炉再稍为煅打就行了。”

嘿嘿,真是上天关照啊。郑东刚才还在想,有了铁石,炼铁还得要有煤,不然只烧木炭的话,那就是太浪费了,他可不愿看到岛上珍贵的山木都拿去炼铁了,若没有这些森林树木,风景不好不说,破坏了环境,就没有了现在的那些动植物,搞不好他们生存都会成问题。现在好了,对于这些铁疙瘩石头,只需要用很少量的木炭就能满足需要啦。

两人好好考察了一番,这里整座山崖全都是这种火山石,说不定整座山都是呢,别说造船了,造个航空母舰都没问题,只要他们有这个能力。

天色渐暗,两人才依依不舍地回去。

下一步,就是商量怎么烧炭炼铁了吧。最新网址:www.yiruan.info

→如无内容,点击此处加载内容←
如若多次刷新还无法显示内容,请点反馈按钮报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