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很多名菜,都有摆盘的要求,所以食物雕刻也必不可免。

再看李长久,他愿意教,肯定就是有用。

如果没用,谁会学这种华而不实的东西?

“行了,行了,第一次就是测试天赋,没有天赋的就不要糟蹋西瓜了。”

等所有人都试了一次,天赋异禀的肯定是没有,因为第一次雕刻,根本就没有一个学徒可以雕刻成型的。

天赋异禀者可遇不可求,这也是正常的。

“想要学瓜雕,可以先练习黄瓜雕,这个更简单,也更加节省材料。”

一边说着,李长久瞬间切出来了七八种黄瓜雕。

这就是本事啊,没想到一根黄瓜,居然还能摆出这么做造型。

“这是客人要的黄瓜,快点送上去。”

用黄瓜练习刀工,还真是一個好选择。

一个是黄瓜不贵,另外一个就是黄瓜容易雕琢。

现在李长久一边教学徒,还一边做了一道名菜,那就是蓑衣黄瓜。

“蓑衣刀法”有两个讲究,首先,不能断,刀法有虚有实,一刀落下该切到多深,要把握火候。

第二,要片片均匀,简单讲就是要美,要稳。

每一刀之间的刀距要相等,刀的入口要平行,这极度考验刀者的耐力。

一根黄瓜要切两个来回,两次刀法互相交叉,近距离观看,片片均匀,且有藕断丝连的感觉。

一小段平淡无奇的黄瓜,在让人目不暇接的熟稔刀工下,被师傅切得如梳齿般细密。

展开来,底部略有粘连,而表面看上去如同一把梳子。

切好的黄瓜,再经由师傅的摆盘,就如同艺术品一般,而吃口更是清爽脆香。

这样的刀工,肯定也需要长时间的练习。

所以,在李长久的打击下,不少学徒直接放弃了练习瓜雕,而是选择了练习黄瓜雕。

黄瓜雕也肯定不容易学,那么就从黄瓜改刀开始吧!

就连林非凡也好像是发现了新大陆,开始用黄瓜来练习刀工。

这就是生意红火的好处,客人点菜的机会更多。

就像是菊花豆腐这种不太贵的菜肴,很多客人都是必点的。

蓑衣黄瓜也是这样,毕竟不贵,而且它还好看又爽口,自然点餐的客人就很多。

点餐的多,学徒们练习的机会就多。

就连林非凡,也有机会做几次。

像是蓑衣黄瓜这种等级的刀工,现在对他来说已经没有多少难度。

所以,他只是稍微试验了几根黄瓜,就做的十分不错。

这么轻松学会一道菜,林非凡还是很高兴的,这也说明他的基础已经足够牢固。

又有客人点菜,林非凡拿起一根黄瓜,快速切起来。

蓑衣黄瓜顾名思义,就是像蓑衣似的层层叠叠的。

这道菜制作起来稍加麻烦,不过切好之后,只要浇上配好的酸甜辣汁就好。

最终口感清脆舒爽,很收入欢迎。

而用到的原料也不多,就是黄瓜、姜丝、干红辣椒、橄榄油、调味料、盐。

做法更是简单,毕竟有大厨在教。

所以林非凡也学到了一些小窍门,比如黄瓜洗净控水后置案板上,这时黄瓜两边放上筷子。

主要是害怕刀工不过关,这样可以防止不小心切断。

接着持刀45度斜角切完一整条,翻个身同样方法从头切到尾。

轻轻一抻能够拉成蛇一样的形状,用盐腌制杀出水分。

之后就是调味,这就用到姜丝、辣椒、橄榄油。

这些东西林非凡也算是常用,现在已经能够很好的把握。

调味对他来说不困难,只要他懂得处理好黄瓜,这道菜就稳了。

黄瓜的处理,可不止是切一下,还需要腌制。

而将腌好的黄瓜,还需要去掉杀出的水。

只要处理好了黄瓜,之后放上制作好的浇汁即可。

当然,这个时候如果有时间,最好泡上30分钟,这样入味更好。

所以,做这道菜有两个关键。

一个就是切黄瓜两边放上筷子会防止一不小心把黄瓜切断。

再就是浇上汁后,最后是泡上一段时间,到黄瓜入味了,吃起来才够味。

“厨师长,有人点了一道八宝扒鸭,您能做吗?”

“八宝扒鸭?谁这么会点菜?还真是会吃!”李长久有点诧异。

这道菜可不在菜单之内,也不知道是哪里来的客人,居然还知道这道菜。

要知道这道菜做起来可是很麻烦,但是,只要客人点了,那么就需要做。

因为现在一品香慢慢的也有了自己的规矩,比如点的菜不在菜单之上,那就需要提高一些价格。

这道菜也是一道粤菜,而知道这道菜的肯定是南方人,他们为了一口吃的,肯定愿意支付高价。

毕竟在北方会做这道菜的不多,甚至连知道的都不多。

这也是清泉市是省会城市,也只有在这种地方,天南地北的食客才不会缺。

知道这里的大厨厉害,粤菜、淮扬菜都会做,而且做的还很好。

一些南方过来的大老板,自然就愿意花费点代价,吃一点正宗的家乡味道。

这也是最近一些时间,为什么顺德拆烩鱼头、鱼生、菊花鱼等等,都卖的那么好的原因。

只不过,相比之前的那些名菜,这道菜的工序更加复杂。

那么八宝扒鸭是怎么做的?首先起骨。

挑选多肉的光鸭,在鸭颈靠近胸口处开刀,去掉颈骨;

从内用刀把鸭翼和肩的关节位切开,除掉鸭翼的骨和肉;

去到鸭身部份,不时要用刀除去连着鸭皮的组织,重要是贴着骨切,刀不离骨,否则很易割破鸭皮。

这还只是刀工的部分,接下来还有填充的八宝。

将预先加工过的莲子、百合、薏米、栗子、白果、冬菇、咸蛋、瘦肉、糯米等馅料塞进鸭身内。

加少量水,再将鸭脖打结扎紧;

把鸭身焯水后涂老抽上色,并放到油锅轻炸走油7-8分钟;

接着捞起,用针在鸭身上扎孔,以便入味;

浸泡在调好味料的汤汁中,炖煮3个小时以上。

其最高难度的环节,无疑是整鸭起骨,要在拆去大小骨头的同时不戳破鸭皮,否则前功尽弃。

而仅仅起骨这一步骤,熟手的老师傅也要花上约15分钟的时间,极考刀工。

类似的还有江浙魔都一带的名菜八宝葫芦鸭,从制作到成品上桌起码半天。

这种菜肴功夫繁复,耗时漫长,很多餐厅已经不再供应此菜。

“厨师长,那桌的客人说了,如果能做,他们晚上还预定了一个位置,等晚上过来吃。”

客人都已经这么说了,那还有什么不能做的?

不过就是麻烦一点,但也正是因为这一点,这道菜要个高价一点问题都没有。

只要客人懂行,自然就知道,这道菜就算是在南澳和粤省都不容易吃到了。

在李长久同意了之后,林非凡也已经了解了这道菜的做法,还真是够麻烦的。

不过,这也是粤省十大名菜之一,这么一道菜,就衍生出来了很多名菜。

比如霸王八宝大扒鸭、菜胆八宝扒鸭等等。

之所以流传这么光,主要是因为八宝扒鸭在粤省是道传统名菜,特别的日子粤省人都会吃这道菜。

不过因为做工麻烦,现在很难吃到了。

常见的八宝鸭,做法是将8种馅料塞入鸭肚里,但现在的八宝鸭,有12种馅料。

在粤省那边,还有一家名店,十二种馅料是标配。

他们用的是百合、瑶柱、栗子等经典八宝。

同时还加了冬菇粒、咸蛋黄、干贝提鲜。这样的13宝一起烧汁勾芡,香味很是**。

听说里面的咸蛋黄,是这道八宝扒的灵魂,很受欢迎,这让八宝鸭味美,关键还很解腻。

蛋黄馅心也是糍糯、疏散,一勺吃进嘴里,配上吸收了鲜甜鸭汁的八宝,滋味咸鲜香醇。

拆骨、塞馅料、过油、上色、蒸煮......光是制作就得6个小时。

特别是给鸭拆骨这环节,最难了。

要在拆去大小骨头的同时,又不戳破鸭皮。

就像是李长久这样的老师傅,30年刀工练习,到现在能做到,10分钟KO一只。

而李长久的这种刀工,却已经被人看在眼中。

其实今天来的四名客人年纪都不小了,他们最小的一个都五十岁。

现在他们有钱,但是年轻之时吃过的一些美味,现在却已经找不到。

对于一个吃货来说,人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

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曾经辉煌一时的名菜,或因做法繁复,或因食材难得而逐渐淡出了我们的视线。

那些老菜品,有的流传至今,依稀可以从中寻找到中华美食的根与脉;

有的却尘封在老菜单之中,变成书本中慢慢泛黄的照片和记忆中的味道。

他们今天也不过是试一试,却没想到看到了李长久。

现在都推行透明厨房,林非凡这边也不例外,所以有一大块透明玻璃,可以让食客看到厨房的情景。

当然,只是可以看到一部分,但只是这么一部分,也已经让客人们心中有底。

李长久的年纪摆在这里,所以让他们有了心思。

等到了晚上,果然他们第一时间就过来了。

而这时李长久做的八宝扒鸭也已经可以上桌。

等上桌之后,四名老饕还真是专业。

吃之前划开一刀,这是吃八宝鸭的仪式感!

这时老师傅的刀与勺,顺着鸭背轻轻划开掰开,鸭身露馅,馅料乍现。

就这份量,足够两个大胃王朵颐!

八宝扒鸭丰腴饱满,划开后展露的鸭肉,份量感人!

光滑发亮的鸭皮,软糯的馅料,一般人都不知道该先吃哪个!

还有鸭皮、馅料,蘸酱不得了的香。

馅料口感软糯,还带着鸭香味。

经蒸煮后的鸭肉,轻轻一拉,皮肉薄瞬间撕开。

鸭肉软绵香甜,口感酥烂,特别是蘸上自带的酱汁,是种能让人低头的味道!

“厉害啊,这道菜都做的这么地道。”

“以后好了,我们反正已经在清泉定居,那么以后就可以经常过来吃饭。”

“不如就定下一件包厢,不管来不来吃,都可以让他们给我吗准备一个包厢,这样随时可以来嘛!”

“行,每天也不过三五千块的小钱,一个月也不过十来万,这样一座包厢我们也用得到。”

“钱不是问题,就是这家店能不能支撑起来?我们一年到头在这里吃,如果没有新菜品,就算是山珍海味也吃的乏味了。”

“你没看出来?这家店的老板十分好学,而且还很容易出成绩,这里的菜品,新菜增加的很快。”

“再考验他几道菜,如果可以,我们就顶一年,这可是上百万的生意。”

“哈哈,还是你狡猾,有着上百万吸引着,我们这一年总是能吃点好的。”

“哈哈,花点小钱就能享受不同的美食,何乐而不为?”

“行,那我们四个分担一下,一个人应该用不了三十万,这点钱办张卡都不够。”

“哈哈,我就是这么打算的,毕竟在这一家店,肯定没法连续吃一年啊!”

林非凡的听觉还是很厉害的,只要靠近了,一些客人的谈话就算他不想听,也能听到。

这一次毕竟是上了一道差点就绝版的新菜,所以林非凡想要停一下客人的意见。

没想到听到了一次大生意,而且还是吊在他面前的一块肥肉。

不过,这是好事,只不过他需要更加努力了。

而紧接着考验也就来了,幸亏这次点的菜,不是八宝扒鸭一级的,只能算是普通名菜。

“鸽吞翅?还是这些老饕会吃啊,点的菜我原来都没听说过。”

遇事不决问千度,只是稍微一搜索,林非凡就知道,这道菜也不简单。

鸽吞翅,是**十年代潮菜经典极品菜式。

顾名思义就是乳鸽与鱼翅的结合,选用的是优质产地中山石岐的极品妙龄乳鸽。

将出生一年的乳鸽拆骨取肉,在剔骨的同时要保证鸽子外形的完整。

把上等鱼翅与金华火腿填入腹中,再放入秘制高汤中慢炖,使鸽子的鲜香与鱼翅的清香相融于汤。

整只乳鸽要求剔出主要骨骼,并保持其形体完整,装水点滴不漏。

由于对制作技术要求较高,目前已经没有多少厨师,愿意将这道费时费工的菜品传承下去。

如果不是听到了有大生意,林非凡也不想做这道菜。

也幸亏现在鱼翅有了购货渠道,毕竟现在一些小视频上都有人直播吃鱼翅。

能够买到鱼翅,麻烦一点也没什么,毕竟能赚钱。

其实,只要能赚钱,就算麻烦一些,以后应该也会有很多厨师喜欢干吧?

原来不喜欢,主要是大厨的竞争力很强,一般人竞争不过。

但是现在是一个遍地AI的时代,加上预制菜,很多才都可以工业化生产了。

这样一来,一些普通人都能做的菜,何必要那么多大厨来做?

所以,一些原来因为费事费力还不算太挣钱的名菜,也许就要起死回生了。

预制菜走向千家万户,那些没法用预制菜手段制作的名菜,不是就成为了一些饭店的救命稻草?

林非凡年轻,脑子活,所以他的反应更快。

因为他十分清楚,不管是做什么行业,掌握核心科技才能活得更好。

现在他能做的菜,别人也能做,甚至机器都能做,而且还做的更便宜。

因为有大师级大厨调味,就算是用机器做出来的菜,味道也大差不差。

这样一来,一些普通厨子,以后恐怕会失业啊!

现在好了,只要掌握一些机器,或者说是普通人没法掌握的名菜,他这家一品香就绝对不怕现代科技的竞争。

“所以,不要说一道鸽吞翅,就算是短视频上经常上榜的火边子牛肉都可以做。”

火边子牛肉源于清乾隆年间,其选料和做工都极其讲究。

只取牛身上不到15公斤的牛腱肉与里脊肉,去筋除膜后再开成一寸多厚的大肉块。

最考技术的工序就是片牛肉,至少需要10年以上的刀工才能练就。

初加工好的肉块,被平摊于一块斜木板上钉好。

再用极锋利的薄口快刀,将牛肉横向片成厚薄均匀、隐隐透光、无丝毫破漏、可达数米之长的薄片。

隔着肉片能看到报纸上的字,才算是合格的厚度。

一般片好的肉片有3米多长,最长的一张,展开来,能从6楼一直垂到1楼。

据说这种开片的刀工,已近失传。

片好的牛肉片抹上特制的香料后,铺在竹筲箕上曝晒;

再放置在特制的烤架上,用特殊燃料烧的微火慢慢熏烤,最终达到酥而不绵、嚼起化渣的境地。

当然,林非凡看到的短视频,肯定达不到传说中的程度。

但是,为了博取眼球,争取流量,也不是没有人能够复原这些失传的绝技。

“老板,有人点了套四宝。”

林非凡有点无语,火边子牛肉没有人点,却有人点了一个绝活。

之前就因为豆腐什么的都有绝活,所以林非凡了解个各大菜系当中的一些号称绝活的名菜。

而套四宝是开封的传统菜肴,堪称“豫菜一绝”。

这道菜与淮扬名菜三套鸭,其实有异曲同工之妙。

“套四宝”绝就绝在集鸡、鸭、鸽、鹌鹑之浓、香、鲜、野四味于一体,四只全禽层层相套,个个通体完整,无一根骨头。

每当酒席宴会上过几道菜之后,这道菜便用青花细瓷的汤盆端上,展现在食客面前的是那体形完整、浮于汤中的全鸭。

其色泽光亮,醇香扑鼻。

→如无内容,点击此处加载内容←
如若多次刷新还无法显示内容,请点反馈按钮报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