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方很多东西都是独一无二,比如用以夹猪头肉的面饼子,被称之为“火烧”。

火烧由白面烙成,两面不焦,上作螺旋纹,因在肉柜中杂放,香软适口。

与粥铺的小螺丝转,同为首都二绝。

既然都号称绝活了,自然就有潜力可挖。

所以,林非凡后来又研究了一下熏猪头肉。

熏猪头肉多以红曲为主,即上涂红曲,加以火炭熏成,所以能肥而不腻。

首都那边外馆所熏猪头肉,则讲不涂红曲,所以肉皮作淡赭微黄,味尤深厚。

外馆肉车子姚三以此发家,其为人重视可知了。

熏猪头肉能各货皆全的,要属城派,郊派则以脸子、肘子大路货为主。

除北郊外之郊派,做法尤糙,不堪问津。

猪头肉中各品,皆先以盐煮过,所以味咸,不可再加椒盐。

近年由东四牌楼恒和庆酒缸门前“红柜子小陈”为始,另撒椒盐(小陈遇熟客,尚有另敬酱油的时候),椒多盐少,别有香味。

因之添加的不少,但仍限大酒缸前的红柜子,下街的则依旧不带椒盐,即其中大肚等价较贵诸物,亦酒缸前红柜子才有。

肘子虽较猪头品贵,但以渗酒为原则,仍以脸子肥肠为上品。

“猪头肉制新鲜味,鱼腹书成旧韵开”,是民十八与陈四、冯大唱和诗时,日以猪头肉佐酒,因之所成的即景句子。

猪臁条及心宝盖,也别有风味。

熏鱼儿猪头肉作坊,也有不同的组织。

一种是由作坊主人出资购货,雇人熏制。

先将买来的猪头、猪五脏(不带爪尖)分别洗净,应摘毛的,应斧劈的,全分别做过。

然后下锅煮至七八成熟,搭出剔骨,再涂红曲,上架熏烤。

其应上手的如猪脑、苦肠、粉肠等,皆已做过,至完全成熟,吹冷发售与红柜子,下街叫卖。

一种是几个红柜子共同组织锅伙安作坊、自制自熏,按各人需要分给,照成本交款,较前一种利大而费事。

一种是单人或全家兄弟子侄,或率徒合作,自制自售。

北郊外馆肉车子多如此做,以便适合食者口味。

外馆肉车子大都资本较雄厚,因外馆食户多半都是节帐,至少也是月帐。

每日所吃又至少四两半斤以上,营业虽好,垫办却也并非容易。

这就是早年间猪头肉的讲究,好像还挺多吧!

过去,首都的副食商店里一般都有售卖。

那时候,作为一种下酒的荤菜。

对于许多赚钱不多,但又喜欢咂一口的老京城人来说,它即经济又实惠,好吃还不贵,是一种上佳的选择。

过去首都的酒馆、酒铺,下酒菜都是些穷人乐的小碟儿。

炸丸子、煮花生、肉皮冻、炸小河虾和煮玫瑰枣,或是煮咸栗子什么的,猪头肉是必不可少的。

猪头肉的吃法很简单,卤好的猪头肉直接切片吃,或者蘸着酱油、醋、蒜等做成的蘸料,是一道很好的下饭菜和下酒菜。

二月二,在北方的首都也有吃猪头肉的风俗,有祈求保佑、吉祥如意等意义,猪头肉可以用春饼卷着吃。

当然最受首都人欢迎的吃法,是烧饼夹肉。

过去京城里卖芝麻烧饼的铺子还不少,还有不少街头卖芝麻烧饼的小贩。

卖烧饼的铺子里,一边都备有夹烧饼的猪头肉或酱羊肉、酱牛肉。

过去烙的烧饼真是外焦里嫩,表面的芝麻也多,里面椒盐儿足。

热烧饼中加入猪头肉,热烧饼这么一烫,肉仿佛化了,一口下去,那叫一个香,解馋!

如今,您要是想吃口热芝麻烧饼夹肉就很难了,因为芝麻烧饼很少有现烙现卖的啦。

除了烧饼夹肉,京城人还喜欢用刚出锅的烙饼或馒头,夹猪头肉,吃起来都很香。

最主要的是这东西价格不贵,现在谁还吃不起一斤猪头肉?

吃得多,价格不贵,自然也是赚钱的。

这对于林非凡养人,是绝对有用的。

如果不是为了养人,他还真不会这么绞尽脑汁的想着办法扩大营业范围。

其他都不说,只是一個李长久,不算奖金福利什么的,每个月的工资是三万。

这在北方省,特别是清泉市来说,绝对算是高薪。

林非凡稍微算了算,他雇佣五名大厨,每个月的工资就超过十万。

加上其他零零散散的员工还有二十多人,这些普通员工的工资也超过十万。

也就是说,不算房租水电等费用,每个月林非凡最少赚二十万,才能保本。

现在他外面那间小门头,每天都有五六千的纯利润,这样算下来也不过才十五六万。

如果算上小广场那边,保本肯定是可以的。

但是,如果以后林非凡没时间去小广场摆摊了呢?

所以,他不得不再想想办法,尽量不用酒楼这边的利润,就可以保本,这样才能让新开的酒楼顺利存活下来。

“老板,酒楼的生意想要长久,定价也是个关键。”

上菜结束,厨房打扫完了卫生,李长久跟林非凡一块在一间小休息室中休息。

林非凡听到李长久提醒,立即道:“我们普通拿手菜的价格可以稍微贵一点。”

“当然,最贵的就是红烧甲鱼,这个就是两千块一份。”

“其次就是牛鞭炖草鸡,这个九百八一份,其他一百两百的,我们商量一下,定下价格。”

李长久一听,就松了口气。

林非凡还不算膨胀,没有把价格定的虚高。

其实,相比普通饭店,像是松鼠鳜鱼什么的每一份两百九十八的价格,也已经不低,甚至可以说很高了。

要知道,这个价格一般都是五星级大酒店的价格。

像是清泉市这种省会城市,其实一座酒席四五千块算是有点贵,但是也不是真的很贵。

如果是大事,准备好好请客,定这么一桌很多人都负担得起。

所以,这么一桌四五千块的酒席,就算连红烧甲鱼都算上,也绝对够了。

相比现在一些酒店,六千元的酒宴里面却又不少预制菜,林非凡开的酒店绝对属于很有良心了。

当然,一些虚高的菜肴,还是要有的。

林非凡已经有了打算,他这里的菜分为四类,一般的位普通家常菜,这个价格跟其他饭店持平。

再就是拿手菜,这个就有外界饭店的口味有一定的却别,价格也要贵一些,最少要贵一半。

第三类就是招牌菜,这是绝对的大菜,价格最少也是外界普通酒店的一倍以上。

最后一种,就是绝活,像是牛鞭炖草鸡和红烧甲鱼,价格最少也是普通酒店的三倍以上。

林非凡说了一下自己的想法,李长久还是很认同的。

毕竟谁手中也没有多少绝活,而想要吃最好的,那就一定要付出足够的代价。

这个肯定都是有心理准备,所以一些食客也肯定不会觉得价格十分离谱。

只要这套价格体系得到食客的认同,以后酒店的生意就不会有太大问题。

“这么定价还可以,普通人进来大厅吃饭,点四、五道菜,最便宜百来块钱就可以,这样的翻台率也不低。”

李长久更懂得经营酒店,他自然更加清楚,来酒店吃饭的普通人最多。

大厅里面有十张桌子,翻台率要是高了,也是很赚钱的。

当然,包厢才是最赚钱的,因为这种定出一桌,怎么也有三五千块的销售额。

两个人说了一下以后的经营方略,又说了一下酒店厨师的培养。

这也是没办法,酒店总共只有五名大厨,其他都是学徒。

如果再有个休班的,再来个倒班,五名厨师每天都会很忙。

如果生意真的很好,他们要忙死。

所以,培养帮手就必不可少。可是怎么培养,培养出来了之后,能不能留下,都是问题。

至于能不能留下来,这个需要林非凡出血,也是以后的事情。

现在主要是培养,怎么才能让学徒工们尽快起到作用,这才是主要问题。

李长久很显然早就想过这个问题,林非凡只是提了个头,李长久就笑着道:“这个不能着急。”

“如果是原来,我肯定要说,学徒最少要三年,这之前几年,就是磨一磨他们的性子。”

“现在很显然是行不通了,因为没有人能沉下心学三年以上的厨子,都是急功近利的。”

“没办法,所以与时俱进的话,就要加快教授的进程。”

“只不过,不管学习什么东西,都需要学徒自己认真、努力。”

“今天那几个学徒的表现就很不错,最起码看着还像是能吃苦的样子,就是不知道能坚持多久。”

“如果老板能够不时的给他们第一下工资,我想应该能多几个坚持下来的。”

林非凡看着李长久,而李长久更是在观察林非凡。

现在这个世界,主要是看钱,你只要给的钱足够,老板说什么就是什么。

不要说加班、吃苦,就算是打骂都不是问题,只要钱给够了就可以。

可是,很多老板都是画大饼的高手,就是不舍得出血。

忽悠人在其他行业也许行得通,但是在厨师这个行业,绝对不行。

你忽悠人,只能是把人忽悠走了,留的时间越长,到时候你的损失越大。

比如说学徒,你忽悠的好,忽悠了三年,这三年他能给你创造多少利润?

等三年之后,人家学习的差不多了,你还在忽悠人,他要是走了,你损失大,还是人家学徒工损失大?

毕竟人家三年下来虽然没有赚到多少钱,但是学到了手艺啊!

林非凡也是厨师,自然是知道这些的,所以该处的钱,还是需要出。

要不然,他也只能走预制菜的套路了,因为预制菜不需要多少大厨,自然也就不需要费事的培养厨子。

当然,他要是开分店,也能走中央厨房的套路。

每天的席面都采用预定制度,今天预定,明天中央厨房做的差不多了,就分配到各大分店,这样厨师没有那么多也可以玩得转。

但是,不管怎么样,必要的厨师还是需要有的。

所以,趁着现在五个大厨还忙的开,培养厨子是很有必要的。

林长久看林非凡愿意培养厨师,还是很高兴的。

“之前做的文思豆腐、宝塔肉什么的,也不止是为了炫技,也是让那些学徒们看到希望。”

“培养厨师,自然要先从一些简单的菜肴学起,而注重刀工的应该算是最简单的,当然家常菜不算。”

“刀工是一切的基础,只要这个学好了,以后就是对于火候的把控。”

“其他用料、调味什么的,做菜套路,看的多了也就懂了。”

“那么就需要先从刀工学起了?”林非凡问道。

“对,最好还是从日料学起,小鬼子弄得门道还是有点用的,最起码学起来简单。”

而在厨房里,一些日料处理材料的刀工,也是很有用的。

而在小鬼子那边,他们的刀工还弄了个什么无上“切味”,这其实说的就是日料中的刺身与刀。

当然,要学习日料,最好还是有一套鬼子的刀具。

吹毛断发,削铁如泥,滴水不沾的霓虹厨刀,就跟他们的武士刀一样,还是很有一套的。

厨艺好的人都爱厨刀,就像自古英雄豪杰竞相追逐可号令天下的屠龙刀一样。

特别对于讲究善其事利器的霓虹刺身料理来说,拥有一把好的厨刀很有必要。

很多霓虹匠人都深信,厨刀的好坏会直接影响料理的口感,并为此发明了一个词语“切味”。

如果刀刃不够锋利,无法干脆利落地将食材剖离开来。

淅淅沥沥的汤汁和磨磨蹭蹭的断面搅在一起,形色俱灭,何谈胃口?

所以霓虹人把菜刀称为“包(庖)丁”,引用于《庄子·内篇·养生主》中那名为文惠君宰牛。

游刃有余的厨神,在日语中兼有厨师和烹调手艺的意思。

而在霓虹,并不是每一个刀功精湛的人都能当厨师。

但是若想成为一名厨师,刀工堪称跨进门槛的基本功。

包丁之于厨师,就相当于武士刀之于武士。

每一位厨师都有一套多达几十种,用传统方法铸造的厨刀,根据自己所需要实现的味道灵活运用。

使用自己熟悉的菜刀,可以让他们在烹饪过程中更加得心应手,以刀切味,让食材呈现出最好的状态。

切面光滑如镜,细胞壁完全没有受到任何挤压,纤维未经任何拖拽,方能入口爽滑,原汁原味。

说到刀具,李长久肯定不是只说不练的假把式。

看到厨房里还有三文鱼,李长久直接上手,现场制作三文鱼刺身。

不亏是老厨子,他那犀利完美的刀工,还真是一绝。

既然李长久愿意教,林非凡也不吝啬,他直接通过张廷武,接到了一套日料的厨具。

这样一来,李长久更是如虎添翼。

也是在此时,林非凡才知道,日系厨刀总体而言分为三大体系:和刀、洋刀以及中华菜刀。

顾名思义,河道内是本土刀型,洋刀是从欧洲外来的以及改良版的刀型,二中华菜刀就是仿制的华夏菜刀。

每大体系下面又有分支,而且弄得十分复杂。

其实仔细研究一下就会发现,很多刀型都大同小异。

尤其是刺身刀和出刃刀,几乎无大差别。

但其实每把刀的刀刃弧度、刀尖所在的刀身水平高低各不相同。

这也导致他们的功能,或者说针对的食材对象千差万别。

比如出刃,一般在料理店内,出刃是处理海鲜和鱼的主力军。

出刃的特征是刀身宽厚尖锐,特别是刀背后端尤其厚重,相当结实耐用。

刀刃单侧开刃,在处理鱼鲜的时候,可以通过各个位置,更有效干净地去除鱼鳞。

宽厚的刀身让整把刀的重量偏后,斩断鱼骨的时候更加省力。

再就是薄刃和菜切,薄刃和菜切是孪生兄弟,不但功能相近,样子也是傻傻分不清楚。

但在使用功能上,还是有着不小差距。

因为薄刃一般是单面开刃,刀背相对较厚,切菜时横平竖直;

而菜切作为双面开刃的刀,更容易被烹饪新手接受,切起东西来也会更轻快。

而薄刃中也分为关西派和关东派,就和粽子党中的甜咸之争一样。

每天霓虹厨刀爱好者论坛上,也会为关西薄刃好用,还是关东薄刃好用争执不休。

但是,好用又何必弄得这么复杂?

当然,任何东西,种类划分的越是精细,肯定越是专业,对于一些小种类的工作,做起来也更加方便。

但是,这一切都需要经济基础来决定。

如果没有闲钱,肯定是一把菜刀打天下更加合适。

只不过这是纯正的中华厨艺,而这种厨艺对于初学者可谓是十分不友好。

现在林非凡也算是有条件,自然也想着走走捷径。

毕竟专业的刀具,用来处理特定的食材,肯定是更加好用。

好用,用起来顺手,学习起来自然就快。

这也是李长久选择日料刀工,使用日料刀具的一个主要原因。

只不过,日料当中使用到底刀具,种类实在是太多了。

像是什么关西镰型、关东江户型、柳刃包丁等等。

如果没有一个好的老师教授,要想学会这种专业性很强的工具使用方法,肯定是不容易的。

但是,只要有人教,那么了解了一些专业刀具,用起来又十分简单。

→如无内容,点击此处加载内容←
如若多次刷新还无法显示内容,请点反馈按钮报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