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我的文艺时代 第529章 文坛之耻

作者:坐望敬亭 分类:都市生活 更新时间:2023-07-31 09:44:02

今天在一起吃饭,于华也没有遮遮掩掩,他到燕京之后就跟程虹联系上了,然后很快便确立了恋爱关系,现在感情稳定,听两人的口气,基本就是奔着结婚去了。

“要是有了结婚的想法,钱还是省着点花吧。单位那边分的房子条件都比较差,最好还是买套房子,买了房子,就算是彻底在燕京定下来了。”林为民说道。

说到房子,于华来了兴趣,用惊叹的语气说道:“这两年燕京的房价涨的太夸张了。我看报道,有的新房子竟然卖到2000块钱一平!我这回的版税,也就够买个厕所。”

“燕京是首都,房价高涨是必然。”

于华不禁佩服道:“还是林老师您有远见,这几年您手里那些房子得涨了两三倍了吧?”

“抗通胀而已,钱放在银行毛的太快了。”林为民随口道。

抗通胀?您老对这三个字是不是有什么误会?于华心想。

“谟言这厮还真是撞了大运,他买的那套房子应该也涨了不少。”

前几年谟言在文学院学习的时候,用稿费让林为民帮忙买了一套房子,按理说他在燕京是没有资格买房的,可凡事都能操作,他那套房子如今确实是涨了不少。

于华说着又叹了口气,“唉!这么长时间没见,还怪想他的。”

谟言在文学院时,曾经有毕业之后留京的打算,当时还跟林为民透露过,林为民也做好了帮他疏通工作的打算。

可惜,临到毕业他却退缩了。

谟言是军人,在军艺、文学院学习那几年,一直拿着拿着部队的补贴,毕了业就要从部队出来,这事多少有点不地道,毕业之前他思来想去,最终还是没有这么干,老老实实的回到了部队。

当然,他回到了部队待遇也不差,反而因为出去镀了两层金,待遇更胜从前。

“就他那个性子啊,从部队出来是早晚的事。”林为民说道。

于华认同的点了点头。

谟言的性格有点轴,可能是因为早年生活环境的原因,所以在写作上是有一股愤世嫉俗的劲头的,《天堂蒜薹之歌》这一类的就是明证。

这两年时间里,他又写了《十三步》《食草家族》两部长篇作品,反响比较一般。

对比之下,《在细雨中呼喊》和《活着》的口碑和反响都很不错,于华这两年有点后来者居上的意味了。

吃着吃着饭,于华突然问道:“林老师,您拿到编辑部那部写的真好,我感觉一点也不比金庸、梁羽生的差,我们国内还有这么厉害的武侠作家吗?”

林为民正夹菜的手顿了一下,笑着道:“质量不好,我也不会拿回来当创刊号的头条作品。”

于华见林为民没有这么回答他的问题,追问道:“这个‘小钻风’到底是谁啊?”

“问那么多干嘛?人家作者不愿意暴露自己的信息,不要瞎问。你是编辑,这点忌讳都不知道吗?”

林为民的守口如瓶让于华心中更加狐疑,写个武侠又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除非……

“这部不会是铁生写的吧?”他突然来了一句。

林为民瞪了他一眼,“别瞎猜!”

林为民死活不说,于华更加好奇,他从林为民的态度中已经判断出了,写这部的一定不是传统的武侠作家,说不定就是他们这群纯文学作家中的一员。

据他所知在作家群体当中喜欢看武侠的可不在少数,他自己也特别爱看,不仅爱看,还尝试写过,还发表了。

所以,从纯文学作家群体当中冒出一个写武侠写得好的作家,也不是不可能。

这样一来,林老师的谨慎就说得通了。

这年头,纯文学作家写武侠,那是要被视为文坛之耻的。

此人跟林老师的关系一定很近,会是谁呢?

铁生?谟言?汪硕?陆遥?

于华心中猜出了一点苗头,这顿饭就再也没吃安生,脑子里一直在想这个作者会是谁。

数日后,通文社编辑部办公室内。

于华几人从来了之后就有点心不在焉,今天是7月15日,《九州英雄志》创刊号上市发售的日子。

编辑部四个人,为了这本国内第一份纯正的武侠刊物筹备了四五个月的时间,如今终于到了出结果的日子。

刊物征订工作进行了二十多天,最后反馈回来的结果是8万6千余份,远超大家的预估,这个结果给了大家极大的信心。

刊物的征订量只是一个参考,《九州英雄志》创刊号首印十万份,今天开始发售。

刊物的发行不像一般图书,因为销售周期比较短,所以反馈时间自然也短,不出意外的话,应该在几天时间之内就会有回馈。

一上午时间,就在大家的心不在焉和浑水摸鱼中度过。

到了下午,大家刚准备集中精力进行工作,林为民走进了办公室。

“学刚,我通过中间人跟梁羽生先生聊了一下,他打算把在内地的出版权交给我们通文社,你这几天准备一下,代社里去香江跟他签个合同。

到了香江,刘以鬯先生会派人接你,到时候伱在他的带领下,多拜会几位香江武侠作家,争取把他们作品的出版权都签过来,这是名单。”

林为民说完,李学刚的情绪有些激动,不仅是因为要到香江出差,也是因为能够见到香江的几位武侠名家,他要是不喜欢武侠,也不会调来通文社。

李学刚接过林为民给的单子,看了一眼,写了四五个人的名字,眼熟的只有一个温瑞安的名字,这两年温瑞安的盗版武侠刚刚出现在内地,受到了不少武侠读者的欢迎,其中作家的名字大多数他则都没听说过。

“温瑞安、黄鹰是传统武侠作家,黄易写的是玄幻武侠,南宫博专攻历史类,他们这几个人的作品风格各有不同,你去了香江之后可以买几本他们的作品看看,见面的时候也好有点准备。”林为民叮嘱道。

“好,我明白了。”李学刚答应下来。

其他几人则是一脸艳羡的望着李学刚,既能去香江出差见识花花世界,又能见各种武侠名家,这才是大家梦寐以求的出差生活。

林为民又看向其他几人,说道:“学刚大概要去一个多星期,你们仨在家里守好摊子。创刊号刚刚发售,注意搜集市场反馈。于华,学刚不在这几天,编辑部你做主。”

“好的,林老师。”

“另外下一期刊物刊载内容的审校要仔细再仔细,前几期千万不能出纰漏。”林为民不放心的又交代了一句。

于华应了一声知道了又朝林为民抱怨道:“林老师,学刚走了,我们编辑部就剩三个人了,这人属实是少了点,什么时候能给我们多配几个人啊?我真怕到时候忙不过来。”

“已经跟社里申请了,这个月底新一批大学生马上就入职,在校对科实习的那一批生瓜蛋子到时候分给我们三个。”

林为民的话一说完,几人的脸上顿时洋溢出笑容。

终于又有新牲力量了!

通文社编辑部成立半年时间,工作一直不算太忙。

但从这个月开始有点不太一样了,随着《九州英雄志》的上市发售,以后每月一期刊物成了编辑部的日常工作,未来还要负责通俗读物的出版,人员确实开始变得捉襟见肘。

“等人到了之后,你们编辑部要进行拆分,编成两个编辑室。一个是通俗读物编辑室另一个则是《九州英雄志》编辑部。”

林为民临走的一句话让大家陷入了议论。

编辑部人员多了,出版社的业务也开始扩张,拆分编辑室是必然的。

李学刚已经是编辑部主编,肯定负责通俗读物编辑室。

编辑部只有四个人,林老师之前给于华安了个编辑部副主编的头衔,这会就显出意义了,不出意外的话应该就是负责《九州英雄志》。

刘茂文和齐向华两人心中微微有点失望,可随即又振作了起来。

通文社才刚刚建立半年时间,现在有两个编辑室,以后就会有更多的部门。

林老师这人最公平,他们俩又是建社元老,只要表现好,还怕不能升职吗?

正在几个人议论的时候,隔壁当代文学二编室的人跑了过来,大家以前都是同事,关系熟稔的很。

刚才他们听到了林为民的话,来了就对李学刚道喜去香江出差可是个美差。

“还是你们通文社好了,这才半年的功夫就有去香江出差的机会。”

“学刚,赶紧去换点外汇吧,到香江能买东西多买点!”

……

半年之前,要说大家羡慕通文社这几个年轻编辑,那是不可能的。

跑到下属社当编辑,干的还是通俗文学的话,社里不少人都对这几个年轻人的选择表示不解。

可现在,金庸作品集出版了,两个月卖了一千多码洋,虽然是挂着国文社的名,可大家都知道这是通文社的业绩。

《九州英雄志》这份武侠刊物折腾了好几个月也发售了,征订量八万多份,这个成绩相当不错,单是征订量,这份刊物不仅是能活着,还能活的挺滋润,关键你还不知道人家未来能发展什么样呢,也许更好呢?

要知道,这年头一般的通俗读物销量可都不错,动辄就是几十万、上百万,可比纯文学刊物好混多了。

现在李学刚又要去香江出差,这种机会,国文社一般每两年总会有一次,但以往都是社里那帮老领导、老专家才有资格去,如李学刚这个年纪能去的,寥寥无几。

就冲着这个待遇,李学刚这个编辑部主任就没白当。

同事们嘻嘻哈哈的聊着天,李学刚溜到了林为民的办公室。

他和妻子一直想买一台电脑,可现在中关村买电脑动辄一两万,不是他们家的经济条件可以承受的,趁着出差的机会刚好可以去香江买台电脑。

李学刚说完了自己的请求,林为民笑了笑,“我当什么事呢,明天我给你带些外汇过来。”

“谢谢林老师!”李学刚高兴道。

(本章完)

→如无内容,点击此处加载内容←
如若多次刷新还无法显示内容,请点反馈按钮报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