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我的文艺时代 第140章 那个眼睛小的呦

作者:坐望敬亭 分类:都市生活 更新时间:2023-06-15 18:44:24

套马人的发表定在了83年的1月在人民文学以增刊的形式发表,人艺的剧本改编权拿到手了也得等几个月,等发表之后才能改编,以防止内容泄露出去。

燕京的秋天似乎总是很短暂,才感觉刚过了两个凉爽的周末,天气倏的一下便冷了一下,林为民骑着摩托车下班都冻的瑟瑟发抖,今天逼不得已套了一件皮夹克,还是这玩意挡风。

祝昌盛抖着身子进了办公室,鼻头冻的发红,道“今年入冬有点早啊”

柳荫抱怨道“可不是嘛,又得裹一身厚衣服。”

她的出发点完全是从着装的美丽程度考量。

同事们刚进了办公室,聊了一会儿闲天,慢慢进入了工作状态。

林为民关于一月号尽量新人新作品的点子受到了覃朝阳的认可,编辑部的同事们最近也在联系手里有潜力的作者。

这个新人并不是指年纪或者是写作时间,而是指尚未被真正挖掘出来的有潜力的作者。

不管是之前是否发表过作品,只要尚未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作者,都可以试试。

毕竟,当代是一份面向全国读者的权威文学杂志。

林为民手里是一封信,给他写信的是陆遥。

人生自从去年发表以来,受到了全国读者的巨大欢迎,在今年三月的全国优秀中短篇颁奖大会还获了奖。

同时也完成了出版,如今已经加印两次,销量突破了60万册,陆遥因此获得了一笔不菲的稿费,最近的小日子过的很滋润。

但他来信的目的不是为了炫耀,而是告诉林为民,人生的电影改编他已经交给了吴天明。

陆遥在信中告诉林为民,这半年多来的时间吴天明几次三番登门,每次到他家之后都是跟他促膝长谈,谈的话题自然离不开人生如何改编。陆遥心受感动,终于答应了将人生交给他,并且还答应了担任人生电影的编剧。

人生的拍摄资金,吴天明是找的西影厂,这一切都跟林为民的记忆吻合。

给陆遥回了信,鼓励他参与电影剧本创作的同时,林为民也没忘催稿。

可不能让这厮因为参与电影创作就忘了自己的老本行。

翻阅其他的信件,林为民再次发现了一封熟人的来信。

因为之前一直有通信,林为民知道马原今年夏天已经从辽东大学毕业,然后选择了进藏工作。

这次给他寄来的信里不光谈了近况,还有一份投稿。

河女神。

林为民的眼神放在稿纸,脑海中不知道为什么会浮现出马原的形象,浓眉大眼,鼻直口阔,他习惯圆瞪眼睛,讲话的时候故意大声,以虚张声势,就像眼前的这篇文章。

看完了之后,林为民沉吟了很长时间,他在判断这篇是否符合当代的用稿标准。

如果单从成文质量来说,似乎差了那么一点。

13涸人到河边度假,按年龄以数字代替。它以氛围作悬念的勾引,先是聚餐时不远处传来死猪的气息,然后2讲述似乎有神秘意味的故事。

再然后下水游泳,水很冷。河女神,其实只是借8被埋在沙滩的印痕,集体即兴创作的一个沙雕。

故弄玄虚的结果是消解,其实里什么玄秘都没有。

如果这是老一辈批评家们来看的话,肯定就是一番批评,认为这部完全是一个“叙述圈套”。

这几年文学圈子里似乎喜欢用英国美学家克莱夫贝尔的观点,即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

马原在中的叙事就造成了对读者的牵引,这就构成了形式。

这篇强在形式也弱在形式,这种注重形式的作品,几乎谈不什么内核,更别提思想性,这也是很多老一辈批评家看不这种用叙事做核心的作品的根本所在。

但林为民觉得马原似乎正在慢慢寻找到属于自己的风格,这种风格独树一帜,至少到目前为止,林为民没有在国内其他作家身看到过。

他将交给同事,准备先听听大家的意见。

大家的意见很统一,结构很有新意,但故事太薄弱,放在当代发表,有些勉强。

说勉强是含蓄的说法,准确来说是达不到用稿标准。

稿子送到覃朝阳那里,林为民还想争取一下。

“马原的个人风格是非常突出的,现在也在逐渐形成属于自己的风格。我觉得这种风格在国内的作家身是少有的,我们应该培养培养。”

覃朝阳听着林为民的话,思忖良久,他对林为民的话是很重视的,道“那这样吧。给他去一封信,还有没有其它类似风格的作品,或者再创作一篇也行。”

“领导,这么跟人家说完,我们肯定就得用了,要不然不成了涮人玩”

覃朝阳瞪了他一眼,“你小子少将我的军”

他沉吟片刻,道“只要他能够在这种风格的基础完善出一篇说的过去的作品,我就同意让他发表。”

“领导,啥叫说的过去的作品您这个标准太模糊了吧”林为民紧追不舍的问道。

“你当编辑的,你心里没数吗”覃朝阳斥了他一句。

覃朝阳也无奈,感觉林为民这小子净会给他找麻烦。

林为民嘿嘿笑了两声,“那我给他打个电话,让他快点弄出来。”覃朝阳皱眉道“你那么着急干什么”

林为民道“让他一月号啊”

覃朝阳颔首,“行吧,只要他下一篇作品能够比这个再成熟一点,那就让他。

得到了覃朝阳的许诺,林为民高兴的打算立刻联系马原,又借着覃朝阳的电话打外线。

林为民将当代的决定说给了马原,让他千万重视起来,电话那头的马原也意识到这是个难得的机会,满口答应一定尽快写出一篇像样的作品出来。

挂断了电话,覃朝阳摇头道“你小子别想的太好,好作品哪里是那么容易写出来的。”

林为民轻松道“人无压力轻飘飘,写作这东西跟别的不一样。有时候逼一逼,真就有奇效。”

“一肚子歪理邪说”覃朝阳斥了一句,将一份莲池扔给林为民。

“这里有个小伙子写的东西不错,你看看能不能跟他约个稿子。”

林为民翻开目录,正打算开口问一句“谁啊”,眼神却定在了目录。

“谟言”

覃朝阳诧异道“价也关注了”

林为民总不能说老子未卜先知吧,只能点头,“这小伙子写的不错,是个好苗子。”

“那正好,跟他组稿的事交给你了。”

林为民自然满口答应,“行啊,这事交给我了。”

转头出了办公室,没过几分钟再回来,手里多了一张请假条。

“啥意思”

“请假啊”

“请啥假”

“创不是,我去组稿。”

林为民晃了晃手里的莲池。

覃朝阳一时无语,“你小子怎么想一出是一出”

“不是您说这事交给我了吗我这都是响应您的号召。”

覃朝阳无奈,“得,给你假。”

从说完组稿的话题,到林为民拿着假条请假,总共不到五分钟,可以说效率非常惊人。

可惜打电话耽误的时间太长了,林为民花了两个小时才拐弯抹角的打听到谟言的地址。

谟言现在延庆某部队机关工作,延庆距离燕京不到百公里,林为民跟覃朝阳打了个招呼便骑摩托车一路疾驰而去。

这年头道路条件差,林为民一路打听着部队的地址,又花了半天的功夫才找到地方。

到部队门口的时候,天色已经是傍晚了,林为民给门口的值班哨兵看过自己的证件和介绍信,哨兵却说现在时间太晚,让林为民明天再过来。

林为民只好先去找了个招待所住下,第二天一早,才算是进了部队大院。

林为民是在一间办公室见到谟言的,他现在是部队里的一名政治教员。

跟林为民印象中一样,那个眼睛小的呦,跟绿豆差不多。

“林老师,您好”谟言有些拘谨的跟林为民握了握手。

带着林为民来的哨兵识趣的离开,谟言请林为民坐下,又给他倒了杯茶。

林为民这才说明了来意,“我在莲池看到了你发的,这次来是特地向你发出约稿的。”

谟言尽管已经猜到了林为民的目的,但等他说完表情还是忍不住有些惊讶和欣喜

“怎么样最近有什么新的作品吗我们当代正筹划着在明年的一月号向广大读者朋友们介绍一批新鲜的作家和作品,如果你的作品质量可以的话,这可是个难得的机会。”林为民用蛊惑的语气说道。

谟言听着他的话怦然心动。

他的老家在鲁东高密,1976年参军,他从78年开始就坚持写作和投稿,一直到去年才好不容易在莲池发表了第一篇春夜雨霏霏,到了今年他又在面发了一篇丑兵。

莲池是地级市文联发行的刊物,影响力有限。

但即便是这样,还是对谟言的人生产生了无比重要的作用。

正是凭借着莲池发表了两篇短篇,参军多年的莫言才在今年夏天好不容易被级破格提拔成为正排级教员。

谟言深知自己并无家世背景,也没有学历,这种破格提拔靠的都是自己在部队期间的笔耕不辍。

林为民的大名谟言当然知道,甚至每一部作品他都看过,也知道他现在在当代当编辑,他这次前来部队约稿,对自己来说是个难得的机会

这次机会,不亚于他当年决定参军

谟言告诉自己,我一定要把握住。

→如无内容,点击此处加载内容←
如若多次刷新还无法显示内容,请点反馈按钮报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