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起雁荡山 第二章--无名道观

作者:老猫偷吃 分类:武侠仙侠 更新时间:2022-07-07 13:43:20

最新网址:www.yiruan.info 自从道观建成之后,王明玉就一篇篇的开始研究,佛、儒、道三家的经典。

随着王明玉的不断研读,他彻底得迷恋上了这些经典内的内容,他仿佛来到了古代先贤们的时期,亲眼看到了华夏五千年来的思想家们隔空论道一般。

逐渐的王明玉忘记了自己的目的。忘记了自己只是想治病而已。他现在达到了真正痴迷的状态,已经被佛、儒、道三家的先贤们的智慧彻底征服。

从一开始的照本诵读,到慢慢的记忆经典中的内容,最后甚至能在理解三家经典的同时,还能产生自己的见解。

而且王明玉还通过精研三家经典,发现了华夏文化思想的传承线。他总结了一下,认为现在的华夏国人,已经被物欲蒙蔽的双眼,没有了自己的精神追求。

华夏大地自周朝末期开始,礼乐崩坏,天下间群雄并起,各诸侯国之间为了利益彼此征战,杀的是血流成河。

当时的华夏智者们,进入了一个非常痛苦的时期。在那个时间段里,华夏文人丢掉了方向,找不到做人的准则,只能如行尸走肉般的活着。

好在春秋战国时期,华夏思想界的先贤们,开启了一个论道时代,这个时候华夏的众先贤们,开创了自己的学派,华夏大地上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景象。

同时也在同一时期道家、儒家的思想也开始萌芽,开始逐渐的影响着国人的思想。

汉武帝时期,当时最伟大的政治家(汉武帝—刘彻)和当时的伟大的思想家(董仲舒),两个人强强联手。兴起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浪潮。这样一来彻底确定了华夏民族文化、思想、精神的传统。给了华夏文人一个努力奋斗的方向,就是兼济天下。

可是好景不长,随着时间的推移,来到了汉末三国时期,当时的社会礼教得不到很好的遵守,华夏再一次礼乐崩坏。华夏的文人们又迷茫了,再次的失去了方向。而有一些文人智者这时候,不得不重新研究起了道家的思想,开始寻求自身的大自在。

道家也在魏晋时期,彻底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可是道家思想只求自身的解脱,不能兼济他人。再加上当时五胡乱华,华夏掀起了衣冠南渡的浪潮。

眼看中国文化传承,就要濒临灭亡之际。这时候来自天竺的佛学进入了华夏,这让华夏的文人们再一次看到了希望。于是一些华夏的先贤们,开启长达百十年的翻译佛经的过程。通过对佛经的翻译中国智者,从中转化吸收变成了中国自己的东西—禅宗。

直到唐朝时期,华夏的先贤们终于把佛经全部翻译成了汉语。这标志着佛学思想彻底的在华夏扎下了根,成为了华夏的一种学说。佛家也在这一时期发扬光大。

可是随着唐朝的灭亡,华夏很快就进入了南北朝的时代,彼时各国交战,又杀的个血流成河,华夏的文化传承再一次遇到了灭亡的危急。

来到两宋时期,儒家的理学思想开始大方异彩。但是由于思想走向了极端,儒学开始变的有些畸形,出现了一丝偏执。所以两宋时期才会出现了很多诸如三从四德,女人裹脚的陋习。

等到蒙古铁骑进入中原之后,就更加严重了,在这长达百年的时间里。生活在华夏土地上的人们,遭到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华夏的思想脉络也在这里彻底的断层。

朱明时期,国政开明。从而出现了一大批华夏思想界的大佬,他们逐渐的找回了儒学思想的脉络。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王阳明,他发展出了新儒学——心学的脉络。可惜心学并未在华夏大地大放异彩。

由于满清的入关,导致阳明心学彻底结束。其主要原因就是满清入关以后,实行的是军事治国,去除了宰相制,成立军机处。这样一来就彻底的断绝了,华夏文人报国的路径,他们再也不能达则兼济天下了,只能做一个唯唯诺诺的奴才。

而华夏近代以来更是悲惨,受到来自西方世界思想的侵袭。直到现代也没有重新形成新的思想脉络,甚至还出现了很多崇洋媚外的假国人。可谓是可悲可叹!!!

王明玉想到这里,感觉自己仿佛傲游在了时间的长河之中。

他现在通过学习佛、儒、道三家的典籍,要说他最认同的还是阳明心学的观点。

王阳明曾说:“华夏之民,无论何人一定要做收拾精神,自作主张的大英雄。”他主张的心学主旨:知行合一,格物致知。

王明玉认为这是最适合当下自己修行的目标。他在自我认知和自我否定的研究当中,思想彻底得到了解放。

现在的王明玉已经彻底忘记自己的目的,忘记了自己曾经的辉煌,忘记了自己已经命不久矣。他现在只想通过修行,从而找到自身思想层次的解脱路径。

………

八年的时光就这样悄无声息的过去了。

王明玉现在的心境,已经彻底的放开了,他现在所求的正是道家的最高理想境界,他希望自己能像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一样得到自身的大自在。

在来到这座道观的第五个年头,王明玉又下山了一次,他寻来了一些武侠小说和武术图谱。

他希望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希望自己也许能从练武、读书当中得到一丝大自在的真意。

这天清晨,小道观里,传出一阵清朗的诵经声,念得正是的被誉为道家至高宝典的《道德经》。

《道德经》为道家创始人太上老子所著,基本上只要是修道的人就没有哪个是不知道它的。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二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也........”

郎朗的诵经声传出了道观,传入了这座小山丘的密林中,直至慢慢消失。

小道观中,一个稍大一点的正殿里,其正面则供奉的三清道尊,从左到右分别为玉清元始天尊、太清太上老子、上清通天道尊。

在大殿中央有一个蒲团,王明玉坐在其上。

只见,他头上挽着道髻,用一根削好的木棍穿着,身着太极八卦图的白色道袍,脚蹬白袜圆口鞋。

由于这几年来,王明玉一直诵读道经,此时他的心境也得到了升华。

此时王明玉一身道袍穿在身上,也的确有了出尘的气息。

逐渐的诵经之声渐渐停歇,王明玉也就做完了今天的功课。

突然王明玉感觉到身体一阵虚弱,仿佛要喘不过气来,感受到身体已经达到了极限。他知道自己应该就是今天了。

他强自站起身来,仔细地掸去《道德经》上的灰尘,放置在一旁,又整理了一番衣袍,艰难的向各位道家先贤深深地做了一个揖首,之后跪在面前的蒲团上。闭上眼睛,静等体内的生机飞速的逝去。

两个小时以后,小道观彻底归于了平静,仿佛一切都没有变,只是少了那个拖着病体的身影。

直到三天后,山下的村民给他送蔬菜的时候,才发现了他的遗体,村民们把她安葬在了,小道观后面的一处好山好水的地方。

村名们拜祭了一番,便下得山去。这时只见一个小土丘坐落在山林之间,小土丘前面一杆白幡迎风飘舞,显得是那么的孤寂。

王明玉就这样离开了这个世界,可是他真的离开了吗?也许在思想上得到升华的王明玉,会出现在另一个世界开启一个不一样的人生。最新网址:www.yiruan.info

→如无内容,点击此处加载内容←
如若多次刷新还无法显示内容,请点反馈按钮报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